在整個門窗鋁型材行業發展的過程中,從改革開放初期至今,經歷過一次市場與政策的洗牌。通過對鋁型材行業目前的發展特點、所處的發展階段、供需平衡、競爭格局、經濟運行、主要競爭企業、投融資狀況等進行綜合分析,不難看出,現又處在高速發展的頂峰時期,且國家政策對于建筑鋁型材市場的拉動力日漸弱化,業內企業面對激烈的競爭,已經顯露出許多的個性化思路,比如:
首先、必須明確,一個產品在客戶心中的“綜合口碑”是靠多條腿來支撐的,比如質量、服務、價格、品牌等,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把各個方面做得平衡,但至少能利用自身的優勢突出亮點,也就找到了賣點;把某項事做好,不是一個口號,比如服務,就要在流程設計、指標的設定、考核制度、投訴機制等方面都要細化并執行下去,在過程中以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的要求來改良,讓服務工作跟隨企業發展的節拍;
在同行企業中找到符合實際的學習標桿,找到差距,不是爭取而是一定要做得比標桿企業好一點點,然后再尋找新的標桿,質量也是一樣,只有這樣,企業才能向前一步步推進,才能避免被甩掉。更重要的是,在行業風波來臨時,使企業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,運營安全得以保障。
首先,銷售人員的專業素質、業務知識和拓展能力是開展好銷售工作的前提條件,在我們這個行業迅猛發展的階段中,產生了大批的銷售精英,這些精英產生的條件有自身的,也得益于公司的精心培養。誠然,有部分的企業喜愛“空降兵”一樣的熟練員工,可以借鑒帶來的資源,也免于培訓的時間和精力,在員工培養成本上省了一筆,但我認為這樣的情況不是有利無弊的,至少攀比與浮燥在這些人身上揮之不去。
其次,每個企業都有不同的氛圍,或者也叫“文化”,外來員工與精心培育的本土員工對“文化”的融入性不完全相同。這樣一來,流動性過大給市場帶來的波動必定有“負”的一面。再者,銷售人員與市場的匹配是個學問,市場有地域的不同、習俗的不同、對型材產品在功能、成本、外觀等方面的要求不同、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同等,銷售人員自身功力也不盡相同,所以,銷售人員與市場的匹配上,要考慮市場容量、預計銷量、產品結構、品牌規劃等方面的平衡,既要在考核體系上顯示出優勝劣汰,又要使整個銷售隊伍穩定健康,體現出強大的戰斗力。
關于網絡渠道、客戶管理、工程市場、商業模式、市場結構的創新、技術支持、服務創新等等方面,也需要企業團隊作好細致的規劃,在企業的運營策略上找到執行的落腳點。任何思路或想法躍然紙上,都是浮而不實的,只有企業全員,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,把思路變成方案執行起來,實現事事落地、開花、結果為宜,為企業發展創造出正能量。這才是企業要的。